第一卷 第36章 作家死亡事件(八)(1/5)
从逮捕江子轩后,已经过了整整三天。
所有与犯罪相关的事实,他都承认了。只有一样,他三缄其口,迟迟不肯回答--有关他的犯罪动机。
为何他要杀害刘裕?那是他自童年起就认识的好友,又是在工作上关照他的恩人,关于这点江子轩怎么也不肯说。
“人是我杀的,动机根本不值一提。你就把它当作是我一时冲动的鲁莽行动就行了。”
面对检察官时,江子轩也是这套说词。
不过,许木猜得出来,这一切和《番薯的春天》的原稿有关。那份稿子已经找到了。正如许木所猜测的,它还储存在文字处理机的硬碟里。此外,被认为案发当天江子轩带到刘裕家的磁片也在书桌的抽屉里,那张磁片与刘裕家的电脑可以相容。
许木一直以为,此次犯案并非预先计划好的,而整个侦查小组也是这样认为。
如果真是这样,问题就来了:江子轩那天为何刚好身上会带着《番薯的春天》下回连载的磁片呢?不,应该说,江子轩为何事先写好原本该是刘裕工作内容的稿子呢?
关于这点,许木成立一个假设,只要在这假设的延长线上,肯定能找到犯罪的真正动机。
剩下的只要让江子轩亲口证实这个假设就好了,可是他什么都不说。关于身上为何会带有《番薯的春天》原稿的磁片,江子轩的说法是这样的:“那是我出于好玩写的。我想吓刘裕一跳,所以才带上了它。我跟他说,如果赶不及截稿时间,就把这个拿去用。当然,他没把我的话当真。”
这套供词在许木看来一点说服力都没有。不过,江子轩却是一副信不信随你的态度。
于是,许木只好再次搜索江子轩的屋子。之前那次,只查看了文字处理机的档案和书桌的抽屉,根本谈不上是搜索。
结果,许木点收了十八件重要的物证,可以证明他的假设确实成立。这其中包括厚厚的大学笔记八册,2hd规格的磁片八张,与两大本装订成册的稿纸。
刑事组调查过后,发现这些是小说。从大学笔记以及稿纸上的笔迹,可以确定这些的确是江子轩本人所写。
一开始,许木从某张磁片里,发现了不可置信的东西--磁片里是《番薯的春天》的原稿。不过那不是这次的,而是之前已经在杂志发表过的所有篇章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